慢性胃炎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慢性胃炎 >
林凯玲医生:胃寒胃热分不清?辨证施膳5大关键原则
发布时间: 2025-04-21    浏览量:0     来源: 宏韵中医消化脾胃科

  在日常诊疗中,林凯玲医生发现很多患者常常分不清自己是胃寒还是胃热,从而在饮食调养上陷入误区。其实,通过辨证施膳,遵循以下5个关键原则,就能更好地呵护胃部健康。

  原则一:观症状,辨虚实

  林凯玲医生指出,胃寒患者通常表现为胃脘冷痛,得温痛减,口淡不渴,或喜热饮;而胃热患者则有胃脘灼痛,口臭,牙龈肿痛,喜冷饮等症状。通过仔细观察这些症状,就能初步判断自己是胃寒还是胃热,从而选择合适的膳食。

  原则二:查舌脉,明体质

  舌象和脉象也是判断胃寒胃热的重要依据。胃寒者舌苔多白而润滑,脉象弦紧;胃热者舌苔黄腻,脉象滑数。林凯玲医生建议患者定期观察自己的舌象和脉象,以便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体质,为辨证施膳提供参考。

  原则三:选食材,讲性味

  不同的食材有不同的性味,对胃寒胃热的影响也不同。对于胃寒患者,应选择温热性的食材,如羊肉、桂圆、生姜等,以温胃散寒;而胃热患者则应选择寒凉性的食材,如绿豆、苦瓜、梨等,以清热泻火。林凯玲医生提醒,在选择食材时,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合理搭配,避免食用与体质相悖的食物。

  原则四:重烹饪,保功效

  烹饪方式也会影响食材的功效。对于胃寒患者,烹饪时可多采用炖、煮、焖等方式,以保留食材的温热之性;而胃热患者则可选择凉拌、清蒸等方式,以减少食材的燥热之性。林凯玲医生强调,合理的烹饪方式能更好地发挥食材的功效,促进胃部健康。

  原则五:循周期,调膳食

  人的体质和胃部状况会随着季节、气候等因素发生变化。林凯玲医生建议患者根据不同的周期调整膳食。比如,冬季可适当增加温热性食物的摄入,以抵御寒冷;夏季则可多吃一些清凉解暑的食物,以清热降火。通过循周期调膳食,能使胃部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。

联系我们

宏韵中医门诊部(广州)有限公司

预约挂号:19157416729

投诉电话:020-62875360

门诊时间:(8:00-18:00)

广州中医专家-消化脾胃科

广州中医专家-消化脾胃科 广州中医专家-消化脾胃科